-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 正文
-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的中國與世界
——在2021中國兩會·全球經濟發展智庫媒體論壇上的講話
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發布時間:2021-03-092021年3月8日,由中國外文局、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法國橋智庫主辦的2021中國兩會·全球經濟發展智庫媒體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鄭必堅會長表示,當今世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思潮,及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給世界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這些人類面對的“大變局”的突出的“負面大變局”,又意味著“大考驗”。而一項根本性的歷史性“大考驗”,就是從進入21世紀第三個10年算起,在全球范圍內,在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利益訴求的各個地區各個國家之間,能否經歷多邊和單邊、開放和封閉、合作和對抗的重大考驗,從而逐步實現“大合作”。
鄭必堅會長指出,面對大變局、大考驗,中國坦然應對,從容布局。當下,全國人大正在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應當說,這個規劃,是當前國內國際條件下十四億中國人應對大變局、大考驗,推進大合作的根本性戰略抉擇。這個規劃所要回答的問題,乃是在中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在國際環境日臻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的大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打算怎樣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
以下為講話全文: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的中國與世界
——在2021中國兩會·全球經濟發展智庫媒體論壇上的講話
鄭必堅
2021年3月8日
?
我發言的題目,是“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的中國與世界”。主要談三點。
(一)
出乎預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疫災,打亂了全人類進入21世紀第三個10年之際的發展進程和幾乎一切預期。
又出乎預料,一股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思潮,及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給世界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
由此而來的廣大人民生命、財產及各國經濟社會、生產生活之大災難大破壞,已成為上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以來,一次最劇烈的大災難大破壞。
這就叫做“變中生變,變上加變”,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這就是我們今天面對的“大變局”的突出的“負面大變局”。
而這種“負面大變局”本身,又意味著“大考驗”。
一是能否克服單邊主義、攜手戰勝疫災;
二是能否在攜手戰勝疫災的同時,修復全球產業鏈,重振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重啟發展;
三是能否在戰勝疫災和重啟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排除各種干擾,并從而打開面向21世紀第三個10年以至更長時期世界和平發展的新局面。
四是貫串以上三項“大考驗”的,是一項根本性的歷史性“大考驗”,這就是從進入21世紀第三個10年算起,在全球范圍內,在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利益訴求的各個地區各個國家之間,能否經歷多邊和單邊、開放和封閉、合作和對抗的重大考驗,從而逐步實現“大合作”。
(二)
面對大變局、大考驗,中國坦然應對,從容布局。
在全球抗疫的偉大斗爭中,中國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在2020年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國實現了經濟正增長,為全球疫后經濟復蘇帶來了信心。
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對于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困擾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劃上句號,這是亙古未有的壯舉,也是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為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打下堅實基礎,也為促進國際減貧事業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就在我們開會的當下,中國全國人大正在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應當說,這個規劃,是當前國內國際條件下十四億中國人應對大變局、大考驗,推進大合作的根本性戰略抉擇。
這個規劃所要回答的問題,乃是在中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在國際環境日臻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的大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打算怎樣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
這個規劃既擘畫中國的新前景,又展現中國發展同世界發展相統一的大國擔當,因而將成為解讀當代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藍圖。
我理解,“十四五規劃”的要義,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
一句話,堅持改革開放,集中力量辦好中國自己的事。
再一句話,兩個大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大循環相聯通,構造中國發展新格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再一句話,堅持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2050年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完成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再一句話,在積極參與海上全球化的同時,以“一帶一路”推進陸上全球化,從而形成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新一輪海陸并舉全球化,再加上積極參與網絡全球化。
而所有這一切,都強有力地體現了“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體現了在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總方針之下,歡迎各方把握中國發展新機遇。
(三)
過去一年,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為全球抗疫貢獻力量。中國迄今已向150多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為有需要的國家派出36個醫療專家組,截止到2月底,中國已經向6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疫苗援助,向28個國家出口疫苗。中國以實際行動幫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真誠愿望!
過去一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功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中國同非洲聯盟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中國吸收外資的全球占比大幅提升……中國向世界表明了支持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過去幾年,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肆虐之時,中國毫不猶豫地站出來予以抵制,以實際行動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最重要支柱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賴的重要力量。
總而言之,世界格局的演變具有二重性:有負面變局,也有正面變局。同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負面變局”相對立,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發展正愈益顯著地成為當今世界“正面變局”的一個根本之點。而中國的“和平崛起”,乃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現代化為根本動力的中華民族文明的偉大復興,而決非那種近代世界史框架內的新霸主取代舊霸主。
這也就是說,中國要以作為國際秩序和體系的維護者和改革者、完善者的站位,堅持高揚全球治理、多邊主義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幟,來應對霸權主義。
我們的結論是,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的中國和世界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抉擇和歷史機遇。而在當前形勢下,對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深入反思,扎實推進在利益匯合點和利益共同體基礎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才真正應當是提到國際社會面前的歷史性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