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思想成果
-
李君如:談“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發布時間:2020-11-04“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城市建設與治理領域的最新成果,深刻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的重大命題。
站在“十四五”新起點,“人民城市”新概念將如何激發城市的內在活力,實現城市繁榮?又如何實現城市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特別開設“城市更新與治理創新”研討會,將圍繞新時代“人民城市”建設治理展開深入討論。
近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重要嘉賓、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原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在楊浦濱江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的演講中,以楊浦濱江人民城市建設規劃這一生動案例,為大會議題作先期解讀。
李君如
國創會常務副會長、原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
凸顯共產黨人“人民至上”的價值觀
我感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城市”這一思想理念非常重要,有必要加以深入研究和闡述。下面,我把我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做個交流。
我要講的第一點想法,是:“人民城市”的思想理念凸顯了共產黨人“人民至上”的價值觀。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一思想理念的關鍵詞,一目了然,是“人民”二字。這一關鍵詞,以非常鮮明的語言回答了社會主義中國城市建設和治理的兩個根本問題:一是依靠誰?依靠人民。二是為了誰?為了人民。這是今天所有專家發言的共識。需要進一步強調的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一思想理念,深刻地凸顯了共產黨人“人民至上”的價值觀。
我們共產黨人堅持的歷史唯物主義從來都認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中國共產黨更是明確地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奉為自己所有言論和行動的根本宗旨。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說過:“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各級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級政權機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币虼?,我們的國家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政治領域,我們國家的權力機構是人民代表大會,政府是人民政府,專門協商機構是人民政協,軍隊是人民解放軍,警察是人民警察,公安是人民公安,檢察院是人民檢察院,法院是人民法院;在經濟、文化和社會領域也是如此,貨幣是人民幣,銀行是人民銀行,教育叫人民教育,文藝叫人民文藝,工青婦統稱為人民團體。之所以要做這樣的規定,一是要體現我們國家的根本性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二也是為了告誡我們的各級干部,在掌握政權后決不能脫離人民群眾,更不能背離人民群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反復強調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黨中央不僅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而且在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進一步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明確提出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觀?!叭嗣癯鞘腥嗣窠?,人民城市為人民”這一思想理念,堅持的就是共產黨人“人民至上”的價值觀。
今天,我們一進入展示館,就可以通過點擊網絡顯示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和江澤民、胡錦濤,一直到習近平,關于城市問題的論述。我注意到,有些重要的論述,是許多人不大了解的。應該講,這一設計思路非常好,可以告訴大家“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一思想理念的理論淵源是什么。
需要進一步考慮的是,既然“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一思想理念凸顯的是共產黨人“人民至上”的價值觀,那么,我們就要進一步研究,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怎么成為共產黨人“人民至上”價值觀的教育館。如果這一點能夠成立,就要更進一步研究怎么運用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來進行價值觀教育。
我們知道,價值觀教育非常重要,但又非常不易。因為價值觀是一種深層次的東西,同時又和人在社會活動中的利益關系密切相關,單靠理論教育是難以確立或校正的。當然,不是說不要理論教育,要有理論教育(但不是無味的說教),更重要的是,還要有具有沖擊力、感染力的教育形式和途徑。和“人民城市”對立的,是“非人民城市”,即人民沒有當家作主的城市,解放前的上海就是這樣的城市。在那樣的城市里,人民是什么地位?我想,從各種歷史鏡頭、畫面、文字等史料記載中,大家應該會有所了解。如果對今天的上海和過去的上海有一個對比,就可以使人們體會到什么是“人民城市”,什么是共產黨人“人民至上”的價值觀。由于現在的展示館空間不夠大,我們可以向外拓展,在展示館外面建造一組雕塑群像。素材是現成的,夏衍的《包身工》描寫的就有我們楊浦工人在舊社會的悲慘命運。這組雕像,還可以拓展到國民黨逃離上海時,我們楊浦工人怎么組織護廠隊,為建設人民自己的城市所作出的貢獻。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在展示館外或者展示館附近的濱江大道建造具有藝術造型的“光榮榜”,展示為上海這座“人民城市”建設立下汗馬功勞的勞動模范名錄。我相信,這些雕塑和“光榮榜”都會成為人們留戀駐足甚至拍照的地方。在讓人們記住過去的苦難、記住那些為今天的上海作出貢獻的功臣之際,銘記在人們心頭的就是:共產黨人“人民至上”的價值觀。
“人民城市”應從概念變成理論
我要講的第二點想法,是:弘揚和堅守“人民城市”的思想理念是一項開創性的宏大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最具有創新意義的是提出了“人民城市”這個全新的概念。城市,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最初是作為交換商品的集市出現的,然后有了管理集市的機構和官員,有了不從事生產勞動的知識分子等,逐漸成為具有一定區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F代城市,則是伴隨著工業革命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在今天的世界范圍里,在經濟全球化和城市化進程中還出現了一批國際化大都市,最高級別的國際化大都市是世界城市或者叫全球城市。我們研究世界的城市歷史和理論,可以發現“人民城市”確實是一個新概念。建議我們上海的學者,深入開展“人民城市學”的研究,形成“人民城市”科學理論。
“人民城市”,從本質上說,就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城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揭示了“人民城市”的本質特征。對于上海來說,無論從經濟實力、總部經濟、貿易地位、第三產業、金融機構、交通樞紐、科技創新、國際機構、人才聚集來看,還是從國際影響力來看,現在都已經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如果說浦江兩岸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的繁華景觀,是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面色”,那么,“人民城市”則是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性質或“底色”。對于上海來說,如果“面色”褪色了,就意味著這座城市開始走向衰??;如果“底色”褪色了,則意味著這座城市開始“改變顏色”。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上海時曾經說過,上海和深圳要回答一個問題:改革開放是姓“社”還是姓“資”?要用實踐回答改革開放有利于社會主義,不利于資本主義。他在談話結束時,再次重申:“上海要回答這個問題?!爆F在,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建設和治理好“人民城市”,就是要我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始終堅守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紅色性質和“底色”。
應該講,弘揚和堅守“人民城市”的思想理念是一項宏大的開創性的事業。因為,要堅守“人民城市”的性質和“底色”,一要順應民心,二要保障民生,三要健全民主。這顯然是一項宏大的事業。我們的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民生”的內容比較豐富,“民心”“民主”方面的內容還需要充實和豐富。其實,在我們上海,包括在楊浦區,在“順應民心”和“健全民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們的展示館,可以多反映我們的人民代表、政協委員是怎么做工作的,我們的各級干部是怎么聽取人民群眾意見的,我們的人民群眾是怎么建言獻策并監督政府的。我相信,諸如此類的展示,可以更好地展現“人民城市”的“底色”。
堅持黨建引領“人民城市”建設是關鍵
我要講的第三點想法,是:堅持黨建引領“人民城市”建設是關鍵。
我們在講“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時候,必須認識到,舊中國為什么會“一盤散沙”?就是因為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人民才能夠組織起來,才能夠形成改天換地的強大力量。
與此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城市基層黨建已經成為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點。由于我國城鎮化率已經突破60%,絕大多數黨員也已經聚集在城市,這種情況是過去沒有的。事實上,城市基層黨建不僅在量上已經上升到舉足輕重的位置,而且黨員的基本情況要比鄉村更為復雜。在城市,黨員的工作單位和生活社區具有二元化的普遍特點。這和鄉村大多數黨員的工作單位和生活社區是同一的情況很不一樣。這種情況,使得單位黨組織很難了解和掌握黨員的全部表現,有的時候甚至存在黨組織和黨員失聯的情況。長期以來,我們對鄉村基層黨建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相當完整的經驗,而對城市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的城市基層黨建還缺乏完整的成熟的經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要實現黨對一切工作全面領導的要求,應該把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城市,探索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規律,這是大勢所趨。
在“人民城市”建設中,怎么加強城市基層黨建,用黨建來引領城市建設,用黨建來引領城市治理,是一個重大的課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浦東開發開放以來,上海在城市黨建方面創造了許多新經驗(比如樓宇黨建),楊浦區也是如此。我們的展示館,已經有黨的領導的內容,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關于基層黨建的內容。要通過“人民城市”的建設和展示,進一步展現黨與人民的血肉聯系,進一步展現共產黨員“黨在我心中、我在人民中”的鮮明形象。
把握好“人民城市”建設的美好目標
我要講的第四點想法,是:要用習近平總書記的大歷史觀來展示“人民城市”建設的經驗,把“美好生活”作為“人民城市”建設的美好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這就是堅持用過去、現在、未來相聯系的大歷史觀來認識我們的歷史、部署我們的工作?!叭嗣癯鞘小苯ㄔO規劃展示更要自覺地學會和運用這種大歷史觀。比如講“人民城市”建設的歷史,從什么時候算起?是從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算起,還是從1978年改革開放算起,還是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算起?我更傾向于從新中國成立算起。什么時候人民開始當家作主,什么時候城市就成為人民的城市。與此同時,可以根據我們走過的路,劃分幾個階段。其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是我們進入更加“自覺”而不是“自在”的“人民城市”建設新階段。
學習和運用習近平總書記的大歷史觀,在對我們走過的路有一個全面認識之后,還要對從現在走向明天要有一個展望?!吨泄采虾J形P于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見》中提出“五個人人”,即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這“五個人人”提出得非常好,向人民群眾展現了明天的上海更美好。
與此同時,要有一個更加響亮、更加鮮明的概念,一個能夠進入廣大人民群眾頭腦的概念。建議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美好生活”作為“人民城市”建設的奮斗目標。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當選總書記后,第一次會見中外記者發表講話時就提出:“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秉h的十九大,他進一步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提到新時代要解決的社會主要矛盾上來。他在會見外賓回答什么是“新時代”時,還指出過去我們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新時代要解決的是“好不好”的問題。他在論述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征時,再次強調“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笨梢哉f,我們過去40多年改革開放所做的工作,集中起來,就是解決了人民群眾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沒有”的問題;以后30年,我們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要進一步解決的是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環境等方面“好不好”的問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建設“人民城市”,我想,更應該把“好不好”即讓人民群眾都能夠過上“美好生活”作為“人民城市”建設的美好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