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思想成果
-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觀念和技術一個都不能少
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發布時間:2019-10-2610月26日,國創會副會長、原中央黨校副校長徐偉新出席“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平行研討八: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文化創新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并發表演講。
全文如下:
(根據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僅供參考)
在這里我談一個觀點:國際傳播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治理觀念現代化和治理技術現代化的統一。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如果觀念好但技術不好,就談不上有效果;但如果技術好但觀念陳舊,實際效果也不會好。
我想談的第二個觀點是新媒體背景下信息的傳播。半個世紀以來,由信息技術所推動的新媒體大行其道,使以貨物和金融貿易為特征的全球化正在被跨境數據以及以此為依托的數字經濟所替代。在經濟全球化中,每一個經濟主體基本都是責任主體;但在信息全球化中,每一個信息主體卻未必是責任主體。信息的自由化、全球化解構了現有的權力秩序,推動了權力在世界范圍內轉移,在一國范圍內轉移;信息的開放性、多樣性擴大了人們自主選擇的空間,推進了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民主化。
但是另一方面它可能會消弭共識,撕裂社會機體。信息的公共性、交互性為國家間以及一國之內各個社會主體合作共治、相向而行創設了有利條件,但也可能會干擾和影響既定規則和國家意志的執行。信息的不對稱性以及由此所出現的數字鴻溝,加劇了財富和權力分配及占有的不平等,催生出話語霸權。信息的快捷性正在開啟人類的讀秒時代,對現有的社會心理既解構又重構,對重大的社會熱點推波助瀾等等。兩重性、雙刃劍、跨越地理疆界而實現全球互聯是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重要特征。這樣就對國家治理能力建設、對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一個基本的考量點。
最后我們來思考應向世界述說什么?
我們應該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中華民族有著燦爛的文明,但是我們也飽經苦難;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成就斐然,但是我們也面臨很多的困難,環境的、氣候的、人口的困難,還有現在面臨的結構轉型、動能轉換的困難,以及未來人工智能發展所可能帶來的問題。
我們還應該告訴世界一個人民的中國。文明的交流說到底是人心的交流。在宣講宏大敘事、宏偉藍圖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多講講中國人的喜怒哀樂,中國人如何做自己,如何過自己生活的故事。宏大敘事講多了,別人可能會戒備和猜忌,可能會有疑慮;普通人的故事多講講,才會增加他人對某種文化獨特價值和普遍意義的理解,才可能會消除一些猜忌和指責。
我們還應該告訴世界一個時代的中國。中國5000年文明先輩們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東西。先輩們留下的話,我們肯定是要講的,但是面對今天乃至明天,我們更要有話可說。關于現代性,關于全球治理的話語權,我們有多少?資本邏輯、科技邏輯、國家邏輯以及全球化在未來的可能性又會是怎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