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 正文
-
改革開放再出發,一個貫通全局的重大命題
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發布時間:2019-10-26鄭必堅在2019年“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
全文如下:
“改革開放再出發”
——一個貫通全局的重大命題
鄭必堅
(2019年10月24日)
大家可以感到,中國黨和政府對我們這次會議是多么重視!習近平主席昨天在北京同應邀出席我們大會的部分外國嘉賓的親切會見,剛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黃坤明先生又專程來廣州宣讀習主席的賀信,并發表了重要講話,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主席和中共中央對我們大會的支持和指導。去年這個時候,習主席在廣東發出“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號召。今天我們在廣州舉辦“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就是要以習近平主席的指示和賀信為根本指針,把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這個貫通全局的重大命題同廣東改革發展的實踐結合起來,并且同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勢結合起來。通過這“兩個結合”,來讀懂新時代的中國。
?(一)“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兩重含義
和新的戰略機遇期
“改革開放再出發”,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全局部署的一個重大命題,集中凝練而又通俗生動地表達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面對21世紀20年代的中國大變局和世界大變局而作出的戰略決策。
這里有兩重含義。一重含義,是這個“再出發”,必定是牢牢立足于改革開放40年偉大成功基礎之上的“再出發”。另一重含義,則是這個“再出發”,又必定是面向未來,面向國際國內新前景,面向21世紀20年代的時代潮流和戰略機遇期的“再出發”。
那么,這里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面臨的是一個何等樣的,前所未有且將具有特殊重大意義的戰略機遇期呢?
是否可以這樣說:第一,這將是一個同經濟全球化向著新一輪(第四輪)發展相聯系的戰略機遇期;第二,這將是一個同世界格局進一步向著多極化發展相聯系的戰略機遇期;第三,這將是一個同包括中國在內的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共同和平崛起相聯系,并同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再發展相聯系的戰略機遇期;第四,這將是一個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按照總體布局向上躍升相聯系的戰略機遇期;第五,這還將是一個同大國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在曲折中不可避免走向相對弱勢以至沒落相聯系的戰略機遇期。
(二)變成大強國而又使人可親的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再出發”當然不是一個空洞口號,而是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條件下,圍繞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爾后再用30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樣一個總目標,而采取的關鍵一招。
正是圍繞這一點,請再來看兩項數據。一項數據是,今天中國一半以上人口仍然生活在農村地區和小城鎮,而且無論人均GDP水平、科技教育水平還是生態水平,都還比較落后。又一項數據是,即便到2050年,盡管那時中國GDP總量可能超過美國,但是人均GDP只能達到美國的百分之六七十。
這就叫做“一分為二”——中國基本國情問題上的“一分為二”。這樣的“一分為二”,實際上也就是警醒我們,一定不能驕傲自滿,一定要從現在起以“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奮斗來迎接中國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而且一定還要在那之后繼續向上奮進。
那末就當前來說,圍繞“改革開放再出發”,緊迫課題有哪些呢?大體而言是三項:一要保障中國從速度型經濟向質量型經濟的轉型;二要保障區域經濟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冀這三大區域的發展,同時進一步解決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三要加大科技創新特別是自主創新力度,推動制造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
總之,建成“大強國”的關鍵一招,就是“改革開放再出發”,舍此沒有第二條路。
(三)中國人民生產力、創新力、市場力、
社會治理力這“四大力”的全方位發展
從總體上說,“再出發”所要達到的境界,就是圍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實現新時代中國“再發展”。
一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比如今年我國推出力度空前的減稅降費措施,把制造業等行業的稅率從16%降為13%,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的稅率從10%降至9%。僅這一條,就為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減輕2萬億元的稅費負擔。明年還要制定“十四五規劃”,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向強國夢邁進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將進一步推進中國區域經濟和城市群的協調發展,形成生產力全面發展新態勢。
二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創新力”。這里一個極重要方面,就是推進高科技產業、5G、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比如中國的華為公司,這是一家真正老老實實干創新,因而擁有較強科技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它堅持每年把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與開發,近10年累計投入的研發經費超過了4800億元?,F在,華為擁有1554項5G標準關鍵專利,占到全球專利總數的15%,位列世界第一。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不僅打不垮華為,反而幫助華為進一步認清自身的優勢和弱點,同時也幫助更多中國企業認清自己的機遇。
????三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打造更加健全的“市場力”。這就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包括健全保護知識產權制度等等。自從2013年在上海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來,中國已經分三批在上海、廣東、福建、天津、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海南、山東、江蘇、廣西、河北、云南、黑龍江建立了18個自貿區。
四是進一步完善政府的社會服務功能,打造更有效能的“社會治理力”。以“精準扶貧”來說,已經實施6年,結果是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8年的1660萬人,6年減貧8000多萬人,平均每年減少1300萬人。今年將再減1000萬,明年只剩600多萬。與此同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全面加強對農業、農村、農民這“三農”的幫扶力度,包括完善農村地區的社會服務網絡,確保農村貧困人口的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農村面貌還將大變。
至于我們會場所在的廣東省,其宏大的謀篇布局,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剛才李希同志講得何等生動實際而又何等高瞻遠矚,這難道不正是“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最新最集中的典型體現嗎!
(四)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的再發展
“改革開放再出發”以及由此帶來的“再發展”,是同世界格局變動特別是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到來,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進入21世紀第一個10年后期,在經濟全球化問題上,一方面有重大推進,另方面又有重大逆動。重大推進,是中國關于“一帶一路”的構想應運而生。而重大逆動,是美國在對待經濟全球化問題上的嚴重倒退。
首先來看“一帶一路”。應當說,這里啟動的,乃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濟全球化新局面。過去的經濟全球化,一輪又一輪,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基本上都是海洋經濟全球化。而今天的“一帶一路”,則是內陸經濟以巨大體量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又一大主體。從而全方位地打通海洋經濟和內陸經濟,全面帶動中國東中西部,全面帶動歐亞大陸從東到西,以至聯通非、美大陸的經濟合作和發展??梢哉f,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最大特點就在這里。
但是另一方面,重大逆動,則是大國單邊、霸權主義的猖獗。我們從來肯定,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的美國設計和主導的第三輪經濟全球化,曾對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有益貢獻;但是與此同時,我們又從來清醒估量,美國的根本性追求乃是維護其作為唯一超極大國的全球霸主地位。到了特朗普上臺,卻又出了新招,到處大打貿易戰,甚至以退出以至完全拋棄全球化相要挾。但是,今天世界上的事情決非美國一家說了算。備受矚目的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之所以能夠取得實質性進展,即是有力例證。
當前,一個迫切重大問題提到面前,時代呼喚經濟全球化的全新架構。習近平主席前不久在G20提出的四項主張,恰恰就是這種歷史性要求的鮮明反映:第一,在開放中做大世界經濟的蛋糕;第二,在創新中發掘世界經濟的新動力;第三,在包容中破解世界經濟失衡的難題;第四,在聯動中完善全球經濟的治理。
總之,世界正迎來一個以多極化世界為基礎,以利益匯合點、利益共同體基礎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軸,以“和平與發展”為真正主題的,新一輪(第四輪)經濟全球化。
(五)中國的事情,關鍵在中國共產黨
中國能不能成功地“再發展”,關鍵不在別人,而在自己,在中國共產黨。
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中國“站起來”“富起來”,未來還將證明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中國“強起來”。根據呢,三大條。一是,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百年老黨,它的根深深扎在中華民族文明傳統這塊肥沃土壤之中,是全心全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二是,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因而又總是能夠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文明傳統的同時,敏銳把握時代發展,趕上時代以至引領時代。三是,中國共產黨還是一個勇于自我革命的黨,不僅為人民堅持真理,也為人民修正錯誤,自覺清除自身肌體的腐敗因素,因而能夠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
不容否認,中國共產黨犯過錯誤。但是從修正錯誤中翻身,恰恰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重大歷史特點。面對今天如此嚴峻的國際國內大變動形勢,要求中國共產黨和全體中國人民更加清醒更加警覺和更加謙虛。在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下,新時代的中國會變成一個大強國而又使人可親;同時,期望國際社會能夠理解和尊重中國人的這種努力和愿望。
如果國際朋友能以這樣的視角來“讀懂中國”,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也更深入地“讀懂世界”,則中國幸甚!世界幸甚!
?